说个笑话故事:老干部、老教师和老工人三人在一起闲聊,说起百年之后的送别仪式上,最希望听到一句什么样的评语。老干部说:“我最想听到‘廉洁奉公人民好公仆’的评价。”老教师说:“我最想得到‘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的赞扬。”而那位老工人则悠悠道:“我希望听到主持人说‘他还在动’。”
动则生,不动则衰
这是笑话,也不是笑话,一个可能真实、可能虚构的灰色幽默,道出的则是人的天性中对“动”的渴望。动,则生命在;不动,则生命衰亡。“生命在于运动”,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在现实生活中,未必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动起来”。
上两三层楼非得挤电梯者大有人在;机场里百十米路非得搭乘水平电梯的人不在少数;开着车去一公里路开外的菜场买菜的女士真的很多;数千元的跑步机上积满灰尘的人家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运动观已经淡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各方科普作家、各种科普读物,声嘶力竭、笔酣墨饱地告诫人们要运动,然而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运动是一种健康态度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出在两个字: 态度!态度是认知、观点和内心的体现,态度又是行动的起点。如果不能对运动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用积极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运动,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消极和不负责任。
就在写稿的两个小时之前,与集团的一位IT同事谈到我每天的必走之路,同事在惊叹我“魔鬼般”身材的同时,更惊异于我的坚持。同事告诉我,他一直超重,而且患有脂肪肝,也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总是在体检之后,看到超声检查报告上的“重度脂肪肝”五个字,以及肝功能报告上的异常转氨酶数值,才能促使他运动一阵子,几天后又回归以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加班很晚回家,“累得”不想走路。
类似于我这位同事的情况应该非常普遍,尤其是那些白领们,长年累月蜗居在不通风的写字楼,守着计算机,喝着垃圾饮料,午夜12点之后睡觉,这种静得出奇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实在堪忧!
现实中的教训已经很多。就在今年初,我的另一位IT部门27岁同事,突发心脏功能衰竭,住进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无法确诊病因,最终在长征医院心脏科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病因就是久坐不动。
久坐,容易导致下肢血管内血栓形成,一旦脱落,血栓则会随血流掉到肺部血管,继而可以引起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当时,这个27岁的小伙子,可谓命悬一线!现虽已治愈,但体质已今非昔比。
运动从生活点滴开始
运动真的有那么难吗?非也!只要你能够改变态度,强化意识,运动可以无所不在,无处不能。
我也常常需要在电脑前面工作超过4个小时,但我一定会在中途离开办公室溜达十几分钟;
我常常乘飞机出差,但我会非常珍惜候机厅那长长的走道;
我工作的地点位于长征医院和上海市医学会之间,经常要到这两个单位办事,但我拒绝开车,常步行;
当我工作十余个小时精神极度疲乏之后,我绝对不会选择坐卧,而是在小区里慢跑数十分钟。
若还要说我的难能可贵之处,那就是手机“健康”图标汇总上的记录,它显示的日均步行距离永远在10公里以上!这就是我的态度,是对运动的态度,也是对生命的态度。相信读者诸君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