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你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可能是福建武夷山、厦门鼓浪屿,也可能是莆田的鞋厂、沙县小吃。如果你有一个福建的同学或朋友,很可能还曾亲耳听到过传说中复杂程度堪比外语的福建方言,不但外地人很难听懂福建话,甚至福建人自己也因为方言太多,相互都是用普通话交流。据说在福建隔一条河,口音就完全不同。如果是一个福建人谈起对家乡的印象会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会吐槽家乡的交通,在这个把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省份,出省的火车通道很长时间内只有一条,很多福建人外出求学往往要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福建人也可能对台风印象深刻,这里是我国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建国以来台风登陆次数仅次于广东,大风把两米高的围墙吹倒大树连根拔起,暴雨洪灾、停水断电,这些其他地方罕见的场景,福建人已经见怪不怪。福建人还可能会怀念家乡的空气。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6.8%,已经连续42年位居全国第一就是疫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福建可能还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被雾霾完全攻陷的省份,在雾霾横行的冬季,福建成为一股清流。不过,福建人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可能是家乡的存在感真的不高。福州可能是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之一。问一个外地人,福建的省会在哪里?他多半会回答是,厦门。泉州可能是中国万亿GDP城市中唯一没通地铁甚至还没开建的城市。实际上,全州GDP排名福建第一,常住人口超过800万。福建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省份,经济总量还不到旁边广东省的一半,也比不过北边的浙江省,只比西边的内陆省份江西强上一些。而在40多年前,福建省的GDP排名更是全国倒数,仅强于海南和内陆地区的云贵等省份。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省份,福建拥有全国第二长的海岸线,岸区水深港多,在历史上海上贸易非常繁荣,还曾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如今为什么没能发展到应有的高度呢?
这是因为有两个字贯穿始终着福建省的百年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福建一直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前线。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福建又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边疆。后来日本全面侵华,福建又是沿海各省中唯一没有沦陷的省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土地上终于迎来久违的和平,但这并不包括福建。事实上,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并不消停,千方百计地企图反攻,而一海之隔的福建再一次成为前线。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前,国军发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攻行动,动用伞兵和陆海空三军1万多人进行联合立体作战,而战场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东山岛,也是福建省第二大岛。1955年,国军空军半年内就出动飞机。2009批3550架次到福建等沿海地区空袭骚扰。他们还利用金门、马祖地区的炮兵阵地,对福建沿海地区和过往大陆船只进行炮击。
从1953年到1958年,炮击次数达2154次,发射炮弹7万多发,打死打伤大陆居民500多人。1957年,国军又举行有11万人参加了大规模军事演习,进行武装挑衅,其海军还把巡逻区域延伸到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当时大陆的货船要从上海去广州,必须绕远路走菲律宾,因为台湾海峡太过危险。到了1958年,国军金门驻军猛增到96000人,马祖驻军增至四万人,一时间,台湾海峡烟消弥漫,战云密布。福建沿海的围头村是当年炮击金门战役的主战场之一,战后统计,这里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达5万发之多,全村3/5的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到处是残垣断壁。而根据解密的美军文件,金门炮战开始后,一旦美国总统授权琉球美军基地储存的MK6及MK392种核武器。将立即对福建沿海的中国军队发动核袭击。如果不能立即奏效,关岛基地的五架B47轰炸机也准备完毕,随时准备使用十到十五千吨威力的原子弹对厦门机场进行空袭。直到1964年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福建人民才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福建沿海地区基本解除了美国的核打击威胁,对岸也基本放弃了大规模的军事反攻。此后,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岸关系趋于缓和,但对岸的军费支出依然在不断攀升,甚至在9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军火买家。这种情况下,福建人民依然比内陆人民要多承担一份来自海上的危险。据人民网记载,1990年7月21日,26名福建渔民乘坐闽平于五五四零号渔船开到台湾海峡,与台湾渔民做小商品贸易活动时,被突然赶来的台湾军警抓获。之后,惨烈的一幕发生了,26名福建渔民被用黑布蒙住双眼,强行关进一米来高、三米见方的船舱内,并用圆钉将船舱顶盖钉死。第二天清晨,大船自然漂流回福建沿海时,平潭县的渔民发现了这艘搁浅的渔船,打开后发现25具尸体和奄奄一息的幸存者林里长。由于船舱空间狭小,缺氧缺水且闷热异常,25名福建渔民被活活闷死。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台湾方面称是大陆渔船自己撞到了军舰上,而大陆方面出于某种考虑也很少提及。
据统计,1990年至1994年5月,福建沿海渔民在海上从事正常生产或航行时,遭军马、守军枪炮打死46人,打伤112人。而自1989年以来,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被强行拦截和抓扣的大陆作业渔船达223艘,渔民共3160人。还有,九六年的台海危机,福建再一次成为紧张局势的焦点。当时福建军区曾经有这样一幕场景,战士们在深夜静坐在宿舍内,所有房间都不断传出纸张翻动的声音和笔尖摩擦信纸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写遗书。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战争离我们很远,但对福建人民来说并不是这样。直到今天,福建的小伙伴们在白天能够看到战机从头顶上飞过,在晚上看星星时还能看到马赫环。在泉州机场飞机降落时,空姐会提醒乘客全部关闭遮光板,并且下了飞机眼睛拍照。还记得第一次在厦门的环岛路上看到矗立的八个大字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时,感觉就要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地处海防前线的福建,由于潜在的战争风险和备战需要,建国初并没有得到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据坊间传言,福建有40年不发展一说,这是国家基于当时环境和基础做的布局。如果我们去翻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会发现由苏联援建的奠定了中国工业基础的156项重点工程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山西等内陆省份,分布在福建的数量则为01950到1957年,福建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35亿元,占全国投资的比例仅为1.4%,而在1971到197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预算1300亿元,福建省只有25.61亿元。在交通运输方面,福建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爱国华侨陈嘉庚在1949年提出修建福建铁路后,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直到1957年,福建才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英下铁路,并在此后几十年内成为福建联系外省的唯一一条铁路线。文化教育方面,福建高校也长期缺乏工科的资金投入,厦门大学甚至是被拆分最严重的大学。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调整中,厦门大学的院系被拆分到至少17所其他大学,包括七所985高校和五所211大学。上世纪60年代,国家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启动三线建设,在西南、西北和中部省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和交通建设,而福建作为沿边沿海的一线地区,还得将部分工业企业内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省。
1950年,福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60.89元,至1978年缓慢增加到137.54元。到了1987年,福建的农民纯收入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当时很多福建人选择了远涉重洋外出打拼,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的海外华侨数量超过1500万人,而福建如今的常住人口也不过4100万人。改革开放后,福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厦门,作为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常常被拿来和深圳做比较。同样是一个小渔村起步,如今的厦门经济总量还不低深圳的一个区,背后的原因是深圳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省府大城市广州的辐射,更紧邻着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丰富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促成深圳的飞速发展。而厦门背靠的福建全省GDP在1980年只有87亿元,面向了台湾地区,直到2008年才开始三通,此前必须要从港澳中转,厦门吸收的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还来源于福建华侨老乡。
进入21世纪初,两岸的经贸交流一度非常频繁,而福建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并不算多。香港在2007年以前一直是深圳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台湾地区在福建省的贸易伙伴中。台不进前三,在回台让利方面,福建则一直走在前面。国家出台31条惠台措施,福建就跟进66条实施意见。今年年初,福建省又公布了首批225条在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福建的厦门口岸已经连续13年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进口口岸,仅2020年厦门进口的台湾水果就有4.94万吨。但实际上,福建自己也是香蕉、菠萝等亚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2020年,福建省对几乎所有的贸易伙伴都是顺差,唯独对台湾地区是逆差。福建的故事接近尾声,阿牛想说,在共和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一个省份是容易的,尤其是那些现在存在感不高的地方。同意的请扣一,这些地方包括安徽,包括山西,当然也包括福建。福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到现在还未全境解放的省份之一,也是在今天依然遭受军事威胁的最多的省份。
福建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拿着中央倒数的投资却上缴最多税收的省份之一。爱拼才会赢的歌曲。在福建家喻户晓,这个省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和80%的就业,这些比例高于同样以民营经济著称的浙江和广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也诞生于福建。福建人是参加红军、参加长征和红军牺牲烈士最多的省份之一,而且中国抗美援朝牺牲的第一人和林登烈士是福建人,在中印边境冲突牺牲中的最年轻烈士陈祥荣也是福建人。请记住福建,这个坚守前线、负重前行的省份,以及爱拼敢赢、默默付出的福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