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高考,不免想到“压力山大”,而很多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问题都是由心理高压诱发。另外,考前或考时的焦虑带来心慌、失眠、甚至晕厥,更给高压环境增压一码。
虽然我们的宝宝都还小,但高考是孩子未来必经之路,提前了解下高考生的心理,未雨绸缪,也是极好的。
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呢?
对于考生来说,到了高三,尤其是靠考前几个月,是高考压力最大的时候。此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事实:
A.保持适当的压力和焦虑,能够使自己获得较好的学习状态。
B.保证你的睡眠是够的,这比更多的学习时间要重要得多。
C.虽然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喜欢使用这样的句式:“给我好好学习……”,但是,千万不能被这句教训所迷惑。学习、考试、高考、读什么大学,都是自己的事情。
提到“自己的事情”,也许有同学会为自己不同的选择而开脱,以为自己能够应付未来的一切。当然,也许可以,也许,彼时会为此时的年少无知而后悔。上学,参加高考,不止是知识的积累、成绩的提升,更是意志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精神财富远胜于考试成绩,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积淀的第一步了。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家有考生,多数家长的日子也不会轻松,好些家长的担忧焦虑程度远远高于自家的考生。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高考并非孩子一生中的决战。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读大学不过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更多人焦虑的是“如果没有考上XX大学该怎么办”。而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中和西方文化的浸濡过程中,大学的名牌效应有逐渐削弱的趋势。如果孩子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一家人皆大欢喜。考上了次选的学校,也不意味着失败,通过之后的努力和奋斗,孩子将来的人生一样可以成功。有少部分情况是,孩子进了理想的学校,以为一劳永逸,从此游戏人生,最终得不偿失。一句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
另外,如果考生家长有明显的高考焦虑,请注意尽可能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影响到孩子。适度地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及学习即可,不必事无巨细,给孩子保留一些弹性时间和个人空间。